《鱿鱼游戏》第一季的定位其实就是“大逃杀爽剧”。
但导演又不想单纯爽剧,就加入了社会的负债问题作为点缀。
第二季,暴富的男主456回到游戏,也不算不合理,具体角色动机专栏单独写一篇。
第三季,编剧决定加入一位孕妇角色进入到游戏,就注定这部剧很难合理了。
孕妇和小孩在影视剧一直是不好处理的,放到这样一部大逃杀类型剧,就更难了。
因为观众会知道,现在的剧一般不会残忍杀掉孕妇,杀掉刚出生的小孩。
所以剧情就很容易猜出来。
猜出来也没多大问题,但孕妇参加这种游戏,顶着大肚子跑来跑去逃命,还能活下去就很难合理。
本来沉浸其中的观众也会出戏:“哦,这也只是一部剧而已。”
当然编剧加入孕妇也不是随便加的。
456再赢第二次好像没啥意思。编剧想要升华一下主题。
所以结局应该是提前想好的。
而孕妇中途生小孩也是许多观众能想到的。
因为杀孕妇太残忍。
那只能让孕妇生了再刀。
但小孩生出来,生过小孩的都知道处理新生儿不是那么随便的。
然后这部剧的真实性就越来越低了。
毕竟严肃向的真人剧,真实感上的不合理,是会很扣分的。
这也会影响到观众的共鸣程度。
再说角色的行为逻辑问题。
看了很多帖子。
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最后456又犯圣母病了。
但其实圣母就是这个角色的标签。
不圣母就不会回来了。
就不会有第二季了。
编剧决定,这个标签会一直伴随角色到最终。
然而。
最终关突然又说抽签那里,就算456再圣母,也很难称得上合理。
想想这么紧急的倒计时关头。
456的第一动机是保护孩子。
于是他圣母的一面和保护孩子的第一动机就相矛盾了。
这也不是坏事。
角色的抉择会让观众为此紧张。
但剧里面压根没表现456的两难。
他突然就改主意了!
这就让在场的其他角色很抓狂。
观众也很无语。
喂。
你不是要保护孩子吗?
怎么这么轻易又拿孩子冒险??
与其怪罪于456智商一直很着急,不如说编剧没招了。
他要让剧情推进到他想好的结局。
他不能100号这些丑陋的角色真的通关,观众也会不爽。
所以这里就出现了很突兀且有很难合理的情节。
乃至333智商也下线了。
有人说333从开一开始就想着独吞。
其实未必。
因为在便当哥不愿意当便当自己领盒饭的时候,镜头给了333的意外和懊恼。
然后再给了一个他看向456的诡异表情。
这意味着最后他是没办法,才一不做二不休的。
333这个角色是值得一提的。
因为这个角色有角色弧。
不是一开始就是彻底的人渣。
编剧让他一步一步变成最彻底的人渣。
所以他最开始还真想救孕妇,真想救孩子。
只是相比这些,他更爱钱。
于是,在他不得不面临抉择的时候,金钱和个人利益永远是第一位。
在他还可以抉择的时候,最好是金钱,女人,孩子,都要。
所以333应该是打算真救孩子。
那么他让100号帮忙把便当哥抬过去,再找机会杀掉100号,这显然会比最后单干456容易很多。
(时间不到游戏不会结束,就算便当哥先下去,也还有时间再干100号。就算干不了100号,少一点钱,这总比最后要冒险干456和自己孩子要更好。)
以他在最终关的智商,应该是能想到才对。
但他要能想到,游戏的结局就不是编剧设定好的了。
所以编剧为了达到最后游戏结局,又不得不牺牲了一定的人物逻辑动机的合理性。
但好在这个结局不算是烂尾。
只是很多观众会失望。
会觉得不过如此。
为什么不算烂尾呢。
因为剧集想要表达的东西基本是表达出来了。
核心角色456的角色弧也完整了。
之后会单独再说说。